陕西省老年人体育协会地市分布图   |  紫阳县老年人体育协会
压不住的劲草
更新时间:2022-04-17

           ——写在诗集《夕阳晚唱》出版之际

  在那僻野的荒坡下,有一棵刚露萌芽的小草,迎着灿烂的阳光,正梦想着伸枝展叶,开出美丽的花朵,谁料山坡上一股乱石滚下来,把它埋盖了半米多深。要说,不算深,可它是小草啊!看来是永不会见天日了。然而,小草却偏不屈服。它从四处寻找石缝。左探头,右探头,往上窜,往下窜,见隙就钻。它终于钻出了乱石,又见到了美丽的春天。回头一看,自己的身体真是七曲八折九道弯。叹了口气说:“值得!只要坚强,就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它终于开出了一朵美丽的鲜花,绽放在艳丽的夕阳下。

  我就是那棵小草。那棵小草就是曾建学。小草还有两个笔名,一个叫江流,另一个叫夕阳。

  我出生在川陕交界的六道河的边陲,这里最早叫六河公社双保二队。1953年,正是建国之初的贫穷落后的饥荒年代。我的童年时光是伴随着“糠菜乳汁度婴年”中度过的。1963年,我已经10岁了,政府才在离我家三公里远的地方办了一所初小。父母让我去上学,我连早饭都不吃就去上了一天学。由于学习专心,成绩长期优秀,字也写得好,当然就成了全班的小老师了。同学们喜欢我,老师疼爱我。可惜,刚上完三年级,“文化大革命”就开始了,学校停课了,我只好在家放羊、捡柴、种五边地(集体化时给的自留地)。1969年跟父亲到离家近百公里的盘湘河学割漆 。13岁的少年,沿着大人的高梯步上漆树,是多么费力啊!早晨天刚朦朦亮时出门,下午五六点才回家,又累又饿的程度就不想而知了。这四年的磨练成长,我自悟了人生,只有读书,才能懂得怎样做人;只有读书才有能力选择自己怎样做人,才能选择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事的自由。由于我自幼好学,虽然只上了个三年级就能看懂很多白话小说了。曾看一本《三件宝器》,恨透了书中的恶人高角地主。敬佩书中的“仙女”惩恶扬善。这与我在人生中恨强欺弱,也做了一些惩恶救善的事是有关系的。更在这四年的磨练中明白了要想惩恶扬善,使人间变得更加美好,就必须要有本事。还要懂得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才不会善恶不分地去做糊涂事。这就更要读书,因为“世间好语书说尽。”所以,1970年春,不顾任何人的反对,邀一幼年邻友去离家8公里远的区中心小学上学了。上了8天四年级,就跳到五年级上了15天,学习和表现受到校长在全校师生大会上的表扬。谁料到那位同去的少年突然不上了,要去参加当时的三线建设,原因是父母说他读书吃闲饭。我舍不得少友分离,也一时糊涂,同去参加三线建设了。可干着干着,就猛然醒悟,自己犯大错了,这是在毁灭自己的梦想及人生啊。于是借二兄带队回老家购物之机,第一个举手回家运物。当到离家还有10公里远的地方就装肚子疼,到了家又装拉肚子。因为这样就不会带我去三线了。果然成功。他们一走,我立即去原校报名上学了。又上了4天五年级。记得语文老师讲了一首毛主席的词,连叫街道上的5个同学都无一能答。我聚精会神地听课,当老师叫到我的名字时,我一跃而起,学着老师手舞足蹈,讲的几乎和他一样。语文老师满脸欢笑,班级同学掌声如雷,纷纷向我伸出了大拇指。第二天我就被破格跳级到初一学习。

  当时是人民公社大集体年代,分配方式以生产队为核算单位,在人多劳少的家庭里,我上学就意味着生产队少一个劳动力。原大队干部与我的父母有隔阂,听说我要上学,便立即召开群众会,批判我这么大了还读书,要读书就每月给生产队交12元钱!我坚强反对,第二天天不亮又去上学了。回到家,母亲说:“幺儿啊,读不成书算了,咱穷人惹不起他们,你一个孩子硬不过大队干部。”我回答:“妈!怕啥,我读的是马列主义的书、毛主席的书,脑壳砍了碗大个疤。”就这样强行上着学。可第一学期还未毕,母亲就因病去逝了。我在十分悲伤、困难和压力下坚持着,记得有一次家中没有粮食给我上学,是一个比我低一级的吴长树同学的父母供给了我三个星期的口粮,我终于以优异的成绩初中毕业了。因超过了上高中的年龄,只好回家参加集体劳动了。

  一年后的1974年春我被招收为民办教师,率先创新发展复式教学,所带的初小复式班学生成绩统考常列全区前茅,得到双河区文教组的高度重视,组织全区6个乡的全体校长、教务及部分教师,共50余人来我班观慕复式教学。复式教案也被纳入县教育局教研档案册中。

        1989年秋,考入安康第一师范学校。文科成绩常优。好写作,一首长诗《黄土下的母亲》得98分。老师叫我在全班朗诵。诵毕,多数同学泪流满面。故而,我成了校园记者、板报组长。常写通讯报道、诗词、散文、报告文学作品。校广播上几乎天天有播报。诗词丶报告文学《人间自有真情在》在《汉江文学报》上有刊登。这期间,我家已有一个6岁的男孩上二年级,还一个刚出生的女孩。其家庭困难只好用本集中《颂妻》诗中的后八句来概括表达:

  送读父子苦艰难,从无抱怨家担起。

  藏夫楼角攻考学,炎日昏晚来耕地。

  母子三人四两油,月满还剩二两余。

  千辛万苦皆无怨,只愿夫儿有出息。

  1991年春师范毕业,回到双河区担任乡中心小学教务主任多年,所带小学毕业班成绩名列全镇前茅。2003年至2008年任原六河乡中心小学校长,经过五年和教师共同拼搏,统考成绩名列全镇小学第一名。2009年秋,因车祸造成三级残废提前退休。

  正当颐养天年之时,孩子经营的矿石全部停产了,负债达数十万元。因急于还货,只好分期扣我的工资,还贷后每月所剩工资不到一千元,为了送两个学生上学、兼顾家庭生活开支,我常常四处借账。故在本诗集中有两句真实写照:“身携禄足吃穿,却捡垃圾求晚餐。

  一堆苦难、一道道坎坷,颠覆了我人生的三观,成就了我的文学梦,我把写诗当作晚年人生的价值追求。

  毕竟自己名不见经传,属于乡野之人,知识、阅历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只能写些平凡小诗,这一切成绩都得益于苍天的恩赐和生活的馈赠。我不仅不甘心罢免自己的心声,而且还善于用诗的形式倾吐自己的感悟,舒发人生的真谛,浅吐人生的见解,褒贬人和事物的优劣。意在提升人的素质,讴歌真善美,让世界更加和谐美好。如果天随人愿,《夕阳晚唱》就是一朵绽放在夕阳下的美丽鲜花,就是我的初心和梦想。

 (作者:曾建学,69岁,双桥镇退休教师,现居住紫阳县城环城路,著有诗集《夕阳晚唱》)



桃花盛开在金坪

桃花盛开在金坪

金坪的桃花开了,不是一株两株,而是数以万计,几匹山梁的桃树红了个透。桃花开在金坪窑厂,它位于紫阳县双安镇白马石村。这地方虽不打眼,却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曾经是南北朝时期宁都府所在地;白马石遗址是研究新石器时代人类在汉江上游生产劳动、繁衍生息的重要史料;这里的陶器制作传承久远,是硒陶文化的发源地。传说汉刘邦路过此地,吃过用陶盆蒸制的“蒸盆子”,连声称赞好,成为至今保留的一道陕西“非遗”名菜“紫阳蒸盆子”;特别是这里的土壤富含人体必需的硒,是全国第二大富硒区的核心区;而且交通非常便捷,“541”国道、汉江水道与镇村公路紧密相连,陆路、水路双管齐下;想旅游,上有与武当山齐名的小武当——擂鼓台,下有焕古古镇。尤其是这几年,金坪窑厂的桃花和黄桃也在县内外晓有名气了。

持杖女神庆三八

持杖女神庆三八

春回大地百花香,持杖女神游农庄。宅院田舍环境美,蓝天白云绿江水。这边美女抖音拍,动作娴熟模样乖。那边巧姑观花忙,花丛树下捉迷藏。

城因水而美

城因水而美

城,山城,多少春秋人流聚集叠加,自然而然形成赖以生存之地。水,汉水,千百年来流淌在秦巴间,用她的乳汁造福于沿岸人民。古往今来,水是一切生命的源泉。无水,不毛之地,有水,万物葱茏。择水而栖,便是人类最原始的选择。当一双双脚步涉过千山万水,在一个地方停留下来,依水而生,居舍傍河而筑,人间烟火气便开始在岸边繁衍,生生不息。久而久之,纷至沓来的脚步聚居起来便构成了大大小小的城市。我想,在我生长的地方——紫阳,应该就是早先祖辈们优选栖息地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