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老年人体育协会地市分布图   |  紫阳县老年人体育协会
长寿老人的风采
更新时间:2018-05-07


  李兴奎,1928年出生,现年90岁。虽己是耄耋老人,但精神矍铄,神采奕奕,看书看报不戴眼镜,走起路来腰背挺得直直的,令人赞叹不已。

  李兴奎老人于19495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曾在第一野战军四军十一师某部服役,参加过“扶眉战役”,进军大西北,在解放大西北战役中,部队行军全靠步行,有时一走就是上个月,行军作战练就了一双铁脚板,也锻造了好的身体和坚强的意志。解放后,随所服役的部队先后驻防在甘肃、陇西、宁夏、青海这些艰苦的大西北地区。九年的部队生活,在党和部队的培养下,从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炮兵305团营教导员。

  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回到老家炮台村参加农业生产劳动。那个时候粮食产量非常低,乡亲们生活十分困难,年年吃返销粮,靠国家救济才能不饿肚子。为改变这种落后现状,他自愿无偿协助队长抓好农业生产,提高了粮食产量,村民生活得到了改善。后来又担任炮台村党支部书记,他处处为人民群众着想,最大愿望就是把农业生产搞好,粮食产量提高,能让社员有饭吃,不饿肚子,不吃返销粮,不给国家增加负担。在党支部书记这个基层岗位上,十八年如一日,坚持走在群众的最前面,下地劳动,脏活,苦活,重活,都带头亲自干。1984年,平反恢复工职,批准离休,转入地方安置居住。他仍然坚持劳动,种好自家承包地。农村土地改革后,土地承包到户,他带头完成上交国家、集体的税费,积极帮助其它村民发展经济,增加收入。看到群众解决了温饱,粮食达到了自足,生活慢慢变得好起来,李老心里非常高兴。多年的生产劳动,让他锻炼了身体,收获了健康,得到了快乐。

  2003年,年逾古稀的李老为了照顾孙子孙女上学,从农村搬入县城,居住环境改变,没有土地可供耕种,这让在地里劳动了几十年的李老很不适应,差点闲出毛病来。注重身体锻炼的李老便通过慢步走来锻炼身体,十几年来,行便成了他每天必做的“功课”。他脾气随和,邻里关系处理得和睦、融洽,经常和邻居们在一起活动和聊天。每天清晨和傍晚,他总是会在晨曦和夕阳的映照下在小区散散步,和邻居聊聊天,自然而然,自得其乐。

  李兴奎老人有着乐观向上的精神和淡定的生活态度,胸襟开朗,遇事宽容。李老一生遭受过很多的挫折和打击,晚年更是突遭家庭巨变,但他总是能正确对待,保持心态平衡,以顽强的毅力,勇敢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虽己离休多年,却仍然时刻关心着国家大事,做到离休不休党。每天坚持读书看报,积极参加社区、老干局组织的学习活动,补足精神之钙。收看新闻联播,了解国内外时事要闻,是他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事情。他说读书看报也是一种活动身体的方式,不但能够使大脑得到适当运转,降低脑部疾病的发生机率,而且能够修身养性,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和陶冶情操。李老的生活十分有规律,早睡早起,作息守时。一日三餐,饮食粗细搭配,荤素合理。虽年事己高,身体却很硬朗,耳聪目明。他持之以恒地坚持锻炼,目的非常简单,就是使自己健康、快乐的生活,减轻国家和儿女的负担,他说“老同志身体健康,不光自己少受痛苦,也是为家庭、为国家减轻负担。身体是自己的,只有自己好好锻炼,好好保养,才能活得有尊严。”展现了当代老年人健康快乐的精神面貌。

  供稿:县委老干局  2018.5.7

 


快乐的黄金时代

快乐的黄金时代

我们六十年代的人已经向花甲之年迈进了,走到了人生最辉煌的“黄金时代”。随着年轮的转动,衰老已成为不可抗拒的自然现象,一些人哀叹“咋就老了呢”。然而在当今时代,关于“老”的概念和观念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变老”意味着“更好”。年纪的增长带来的并非全是坏事,最要紧的是我们每个人怎样去“度过”这最后的黄金时代。

乡   思

乡 思

吾本家住双桥镇,晚年乔居紫阳城。总覚异乡心忐忐,常怀故土情深深。六十九年沧桑曰,五十八载养育恩。一山一水长思念,二春二月忆双门。呜呼祖茔成荒冢,嗟吁亲友未探询。几曾策划省故里,数度仿佛已启程。五更醒来原是梦,十年乡思未成行。哪堪老残哪堪病,不胜颠沛不胜晕。

泳者赞

泳者赞

为紫阳勇者歌 身似舟筏 臂作快桨 三千汉江 稽首丈量。慈为明灯 道为翅膀 南祖留名 善念导航。春水涟漪 桃花荡漾 云拂翠柳 绿裹红妆。褪去春服 追波逐浪 吾与点尔 千古绝唱。季夏酷暑 炎热难挡 呼朋唤友 水中纳凉。欢声笑语 激情释放 华灯归家 夜梦幽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