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老年人体育协会地市分布图   |  紫阳县老年人体育协会
紫阳广场转圈圈
更新时间:2019-07-06


  每天傍晚,我都要到紫阳广场去走步,现代时髦的话叫健步走。这个习惯已养成多年,天晴下雨,雷打不动。走步是最直接最经济效果明显的健康运动。健康运动才能运动健康,符合中国哲学思想的“中庸之道”。人进入知天命年纪后,突然有一天身体发出了“警报”,猛然醒悟到了生命健康是多么的重要,不得不以积极的心态,利用适宜的时间,去参加适合自身条件的运动,试图去逆转身体某一部位的功能,提高抗病能力,增强有机体的适应能力。似乎只有这样的坚持,才可以活得健康,才不会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人走过了四季,走到了黄昏,才知道“向来愁绪怕黄昏”的惆怅,才知道“争似黄昏闲弄影”的清逸,才知道“何妨沈醉到黄昏”的绝美。知道就好,不知道更好,我只需知道每天从黄昏出发到紫阳广场悠然自得走步就好。

  陕南紫阳人善于在口语交际中把方言发挥的淋漓至尽,并且口口相传一下子就传播的非常宽广,他们把众多的人围着广场规律性地走步,定了一个多义词:转圈圈。千万不要认为这是紫阳人受了某首流行歌曲和网络文学的影响,而是真真切切紫阳人的原创,因为紫阳人就喜爱在贴近生活实际中自定义许多既符合语法又诙谐形象的口头语。这不是神吐槽,不信你听,紫阳民歌就是这么唱的:“土里长来土里生,掏心话儿口头语,我爱唱来你爱听,高山流水有知音。”紫阳广场转圈圈这种社会文化形式是近十来年才形成的,是城镇建设美好图景的一抹色彩。紫阳置县五百来年,直到进入21世纪中期才有了城市广场的概念,真不知道在没有广场的几百年间紫阳人是怎么打发劳动生活之余的闲暇时光的,时光只记录了一代又一代人们的记忆、经历和情感,却没有找到那种久违而又熟悉的惬意,不能不说一种城市文化的缺憾。这种缺憾在新时代划上了句号。2005年包茂高速公路和襄渝复线建设拉近了紫阳与外界距离,2006年紫阳县定为“城镇建设年”,西关文化广场被列入县内“1122”工程之一重点实施,经过顺利而又满意的拆迁,于2009年正式开工建设,用地面积1.33公顷。2009821日,紫阳广场暨体育场举行竣工落成仪式,结束了全省最后一个县城没有广场的历史。时至今日,紫阳广场遍布城乡,丰富多彩的广场文化生活成为紫阳城乡一道靓丽风景线。

  我去“转圈圈”的广场在县城西关,俗称西关广场,正名为紫阳广场。之所以称西关广场,是为了区别其它广场;之所以称紫阳广场,是因为紫阳广场的位置、面积和人气首屈一指,成为了一只紫阳众多广场的“鹤”。对于县城的紫阳人来说,到紫阳广场约起,都会往西关赶的。紫阳广场是县城最聚人气的地方,从早到晚人不断,如果搞文化活动,根本不需要组织观众,台子一搭,音乐响起,四面八方的人都会去赶热闹。一年四季,一天到晚,紫阳广场都是人的集聚地,即使是在下雨天,也有中老年人围坐在茂密如伞的桂花树下休闲娱乐,还有打着伞“转圈圈”的人流。冬天寒风吹彻,夏天艳阳高照,也有不惧寒冷不怕炎热的人在广场耍起,因为习惯了,闲了不去广场报到就感觉浑身不自在。黄昏时分的紫阳广场简直可以用热闹非凡来形容了,跳广场舞的队伍各自占据各自的地盘,音乐声彼此起伏,舞蹈形式五花八门,让人听不清播放的是什么金曲,让人看不清跳的是什么舞,但却互不影响,只顾跟着节奏尽情地欢歌跳舞。看的只管看,跳的只管跳,看的人越多,跳的人越起劲。广场空旷,一面临江,喧嚣和嘈杂都随风飘散到汉江里去了,周围民居也不觉得吵闹,如果陡然一天广场清静了,反倒觉得日头偏西的晚,夜晚降临的迟慢,人就失去了精神盼头。围着广场四周“转圈圈”越来越多,男女老少各色人等都有,有的昂首阔步疾走,有的三五成群散步,有孩童溜着滑板在人流穿梭,有老人推着婴儿车转悠……悠然自得,自得其乐,乐在其中,何尝不是一种生存境界,何尝不是一种人生智慧。

  我坚持到紫阳广场“转圈圈”,一是图方便,二是图热闹。从家出门,沿着紫府路快步到广场要不到十分钟,也是我每天上下班的必由之路。我生怕终有一天连这段路都走的吃力,所以我必须坚持。到了广场,热闹的气氛会让我精神抖数,会让我在闹中求静、坦然面对纷扰,在坚硬的世界里,修得一颗从容的、怀柔的心。“动处静得来,才是天性之真境;苦中乐得来,才是心体之真机。”《菜根谭》诠释的智慧,我记的真切,努力践行吧。我在广场迈开大步,心无旁骛地行走,毫不顾及,也没人顾及,只顾得一圈又一圈地走转。满耳的泛音,满眼的面孔,都抛之脑后,都俱忘却矣,只记得广场四周34棵茂盛的桂花树和58盏别致的景观灯在我眼前一晃而过。偶尔也会不经意地欣赏一下广场舞大妈的舞姿,也会留意一下扎堆在树下闲聊的老人,但都不影响我脚下坚定的步伐。我们虽然都置身其中,我们而又超然物外,我们都活得一个明白通透,我们都在广场活成了洒脱的人。天色渐晚,华灯初上,身心能量也释放的恰到好处,此时此刻,伫立在广场的石栏边,晚风徐徐,人影绰绰,一切都慢慢恢复了平静,极目远眺,绵延起伏的山岚隐隐约约,轮廓镶嵌在天边;绵延汉水悠悠东逝,渔舟唱晚到天明。看一眼远处灯火人家,知道自己该离开广场回家了。(文/县委宣传部:刘全军

 

 

 

 

 

 

 

 

 

金融卫士余友章

金融卫士余友章

余友章,出生于紫阳县洞河镇的一个农民家庭,中共党员,银行职员。紫阳解放时,只有小学文化的他,在土改运动中任过区公所文书、民兵连长。在我党接管紫阳国民政府银行,成立中国人民银行紫阳支行时,他被推荐为银行职员。经过短期培训,他成为了业务骨干。先在毛坝区八庙社创建了全县第一个农村信用合作社,接着在汉城、蒿坪、毛坝、红椿、高滩、双河、高桥等地建立了7个区级营业所。因南方来支援紫阳的几名干部调走,他又在双河区营业所顶替工作。

老房子打瞌睡了

老房子打瞌睡了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老旧的房子,那里还保留着儿时最纯真、最朴实、最美好的东西。尽管随着时间的流逝,有时会使人淡忘一些记忆,但有时又会使人铭记一些东西,像我对老房子的记忆,就像陈年老酒一样越老越醇香,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我的记忆深处,这应该就是怀旧的情结吧!

热心为中老年人服务的年青人

热心为中老年人服务的年青人

钟志华,陕西紫阳人,2007年毕业于商洛学院教育专业,先后在商洛、铜川等地从事乒乓运动技术推广工作,2013年回到家乡,任县乒协教练至今。几年来,他专注于乒乓球运动技术推广,建设场馆,热心为中老年人服务,精心培训各层次运动员,组织各类乒乓比赛,使紫阳的乒乓球运动水平不断提高,促进了全民健身活动的深入开展,在紫阳赢得了“乒乓人”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