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老年人体育协会地市分布图   |  紫阳县老年人体育协会
初心不改 传唱始终
更新时间:2022-06-12

       编者按:从6月份起,县老体协网站增加《喜迎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征文栏目,陆续刊登作者来稿。希各镇老体协,各专项协会、队组织写稿、投稿,把这个栏目办好。


——记紫阳民歌传唱人、老体协宣传委员符晓荣

 

  符晓荣,女,汉族,生于1971年。毕业于安康市第二师范学校,目前在紫阳县洞河镇小学担任小学老师,教授语文、数学和音乐。同时被选为镇老体协宣传委员。

  “符老师天生一副好嗓音,演唱紫阳民歌,如仲夏登山,南风拂面,自带草木清香。”跟着符老师学唱歌、学跳舞的中老年朋友们于是说。

  符晓荣出生在汉江边洞河镇田垭村。姊妹六个,符晓荣在家排行老四,上有三个姐姐,下有一个妹妹和弟弟。由于家庭人多,在六十年代经济困难时期,父母虽在县城工作,时每月只能领二十四块五角工资,难以养活家人,便辞职回乡务农。

  女多的家庭很热闹。但在大集体时代按工分分配食物的岁月,没有劳动力是让人头痛的事。好在父亲有文化,能写会算,能操作打粉磨面的机械,便分配在队部,操作机械管理账目。母亲学过中医会看病,是村里赤脚医生,用针灸的方法治好了乡亲们不少疾病。这门技术让感恩戴德的村民主动承担分配给她家的重活脏活,回报其母亲治病救命之恩。

  符晓荣姊妹们也非常懂事,除努力学习外,就是帮助做点家务,闲暇时间唱唱歌。按她的话说,自己的嗓音遗传于母亲,唱歌的启蒙老师是母亲,从小在母亲身边听母亲边干家务边哼唱民歌中长大的。这种潜移默化,着实影响一代人。

  最温馨记忆是每年夏天傍晚,父亲取出晒粮食喂蚕茧的簸箕,放在打扫干净的院坝里,让孩子们打起光脚在里面玩耍。玩累了就坐在簸箕里或躺或卧吹晚风看流星。最幸福的时光莫过于母亲忙完家务搬来凳子坐在簸箕旁,儿女们都知道母亲嗓音很美,便百鸟朝凤般向母亲围拢,娇嗔地请母亲唱歌,母亲为儿女们清唱,歌声如甘霖滋润儿女心田,让成长的儿女们心思知性细腻。符晓荣现在还记得母亲最爱唱的是郭兰英的《绣金匾》,母亲引领姊妹和声,曼妙的歌声从月上树梢飘逸到星光簇拥。

  劳动是农村孩子生活中一项基本技能。放学后,姐姐几个一同出门,分别在各小山包去打猪草,捡木柴。一个人在偏僻山林捡柴打猪草,不免胆怯,便出声壮胆。这边一声“吔……”,那边一声“哦……”,相互鼓励。任务完成了,空谷传音传递信息。“吔……”,尾音拖得很长表达喜悦引人注听。“捡好了没有”来传达话语。“快好了!等一哈约”。“晓得了,一路回去哦……”。

  山区出门上坡下坎,过河借助渡船。艄公亦工亦农不在河边上等人。要过河的人就得扯起嗓子把艄公喊醒,“吔……”,得先吸一大口气再放声。“过河吆……”,声音要盖过哗哗河水声,从河面传到居住在半山腰艄公的耳朵里,一遍没听到,再来二遍,直到艄公听到喊声,这才从土胚石瓦房里出来,下河解缆撑船。符晓荣声音大,中气足,昵味浓,喊渡船的活,她干得较多,没想到这些生活经历增加了符晓荣的肺合量,锻炼了她的嗓音。


  符晓荣真正开始传唱紫阳民歌是2004年春,开展紫阳民歌进校园活动,紫阳县教育局要求各学校教学生唱民歌。当时符晓荣安师毕业从教十四年,已经担任洞河镇田垭学校校长。她教唱紫阳民歌时,当时许多人不理解,认为没有啥用,唱给谁听。没想到五年后排上用场。2009年田垭学校迁址新建,海外华侨捐款3万元。符晓荣的三姐符小苹私人捐赠学校价值9000元的50套实木课桌回馈母校。为确信捐款是否用到项目,捐款人派员到田垭学校核实。欢迎仪式简单隆重,答谢辞之后,符晓荣和学生合唱紫阳民歌,用歌声酬谢贵宾。预备唱三、四首民歌活跃气氛就行了,没想到海外华侨派来总干事听了,喜爱不已,还想再听,符晓荣便独唱七、八首民歌才意犹未尽的结束了活动。临走时,总干事带走了《紫阳民歌》音乐教材。

  紫阳民歌是流传在陕西省紫阳县境内传统民间歌曲的总称,是陕南地区传统民歌中最具代表的曲种。它语言形象生动,曲调优美动听,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地域风格,是紫阳当地劳动人民在长期劳动中创造出来流传至今的艺术瑰宝。2016年,紫阳民歌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紫阳话川腔楚韵,是移民文化的产物。紫阳民歌高腔有秦腔雄厚高亢,小调有江南婉转圆润。紫阳人说本地话本来就像唱歌一样动听。

  符晓荣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课余之后便找空旷的地方练习紫阳民歌唱法、技巧。多年以来,她把几乎所有的空余时间都用在了传唱紫阳民歌上,也获得了许多的成绩。

        20157月,符晓荣参加全县举办的民歌大赛,荣获“紫阳春杯茶歌电视大赛十佳歌手”称号,这更坚定了她唱好紫阳民歌的信心,从此曲不离口,长期坚持练声。

        20165月,在爱心人士的帮助下,符晓荣成功录制第一首单曲《紫阳女子热心肠》在网上播放。

        2017年中央电视台在紫阳广场录制“乡约紫阳”栏目,符晓荣清唱紫阳民歌《小妹妹生的嫩花花》在央视播出。201710月,符晓荣代表安康市总工会参加陕西省总工会首届职工文化艺术节,获得音乐类三等奖;为进一步提高音乐技能,掌握好气韵与发声的关系,符晓荣到西安,向西安音乐学院杨佩老师求教。杨佩老师看到她已经四十多岁了,便说这么大年龄的人跟我学习的人也有,但是在这学会了,回去把教过的就忘掉了又走回原路。符晓荣把这几句话记在心里。每次练习时,默念杨老师传授的要点,逐渐改正自己错误。

        20187月,符晓荣参加吉林卫视《放歌中国》获得陕西赛区人气歌手称号;

        20193月,参加陕西二台都市青春频道《周末购疯狂》获得K歌季度风云人物称号;20194月参加中国乐坛全球五一国际盛典颁奖晚会,演唱紫阳民歌《送饭调》获得一等奖和优秀歌手称号;201912月,参加陕西省社区文化建设促进会文艺之星评选,演唱紫阳民歌《送饭调》获得陕西省社区文艺之星二等奖。

         202011月参加星光大道汉中赛区比赛,演唱紫阳民歌得到评委老师的高度认可,顺利进入总决赛并获得人气歌手。202012月,参加陕西省社区文艺之星评选活动,获得二等奖。

          20216月,在《建党百年 畅想旗帜》大型文艺汇演中,被组委会推评为“优秀表演者”。20217月,参与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组织的向46个国家,82297个登录点的师生推送的宣传推介紫阳茶文化的实景课堂的录制。

          2022年受邀参加中国教育电视台”唱响新时代”节目录制,受疫情影响当天没能到央视演播厅录制。自20165月,录制第一首单曲《紫阳女子热心肠》以来,共录制7首单曲。这七首歌曲已经在QQ酷狗酷我三大平上线了。

  面对辛辛苦苦得来的成绩,她既谦虚又充满自信。“我热爱家乡,热爱紫阳民歌我对民歌爱得深,好比石子投河心,一个猛子扎到底,不在半路打转身。初心不改 传唱始终,我要从一个紫阳民歌的传唱者,最终成为紫阳文化的传播者,是我毕生努力的方向”。

  作者:周晓云(陕西紫阳县老体协常务副主席)2022.6.8


 

 


习练太极拳之感悟

习练太极拳之感悟

我是一名退休教师,退休后便加入了太极拳健身队伍。从开始跟着别人比划太极动作起,至今已有十几年的历史了,从自己天天打拳到给别人指点,我丝毫没有马虎过,在做太极拳的每一招每一式的动作时,我都在仔细地品味每个动作的真正含义。十多年习练,让我走出来小病不断的阴影,亚健康的身体得到了根本性的好转。尽管自己正逐步走向高龄,但身体在同龄人中我是最好的,同事们戏称我是年轻人。我想这是太极拳习练的结果,细想起来,我确有些点滴收获:

压不住的劲草

压不住的劲草

在那僻野的荒坡下,有一棵刚露萌芽的小草,迎着灿烂的阳光,正梦想着伸枝展叶,开出美丽的花朵,谁料山坡上一股乱石滚下来,把它埋盖了半米多深。要说,不算深,可它是小草啊!看来是永不会见天日了。然而,小草却偏不屈服。它从四处寻找石缝。左探头,右探头,往上窜,往下窜,见隙就钻。它终于钻出了乱石,又见到了美丽的春天。回头一看,自己的身体真是七曲八折九道弯。叹了口气说:“值得!只要坚强,就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它终于开出了一朵美丽的鲜花,绽放在艳丽的夕阳下。

桃花盛开在金坪

桃花盛开在金坪

金坪的桃花开了,不是一株两株,而是数以万计,几匹山梁的桃树红了个透。桃花开在金坪窑厂,它位于紫阳县双安镇白马石村。这地方虽不打眼,却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曾经是南北朝时期宁都府所在地;白马石遗址是研究新石器时代人类在汉江上游生产劳动、繁衍生息的重要史料;这里的陶器制作传承久远,是硒陶文化的发源地。传说汉刘邦路过此地,吃过用陶盆蒸制的“蒸盆子”,连声称赞好,成为至今保留的一道陕西“非遗”名菜“紫阳蒸盆子”;特别是这里的土壤富含人体必需的硒,是全国第二大富硒区的核心区;而且交通非常便捷,“541”国道、汉江水道与镇村公路紧密相连,陆路、水路双管齐下;想旅游,上有与武当山齐名的小武当——擂鼓台,下有焕古古镇。尤其是这几年,金坪窑厂的桃花和黄桃也在县内外晓有名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