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老年人体育协会地市分布图   |  紫阳县老年人体育协会
一位老党员的初心使命
更新时间:2022-06-20

【喜迎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征文栏目】


   杨世银用毕生精力践行“永远跟党走,党叫干啥就干啥”的人生诺言。这位党的十大代表离开我们已经一年了,但他的精神却激励着无数人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

不吃皇粮当农民

   在传统的世俗观念里,当干部比当农民好。然而杨世银偏要反其道而行之,不吃皇粮当农民。杨世银,出生于19442月,紫阳县洞河镇香炉村人。小学三年级学历,当过放牛娃,小时候家庭很贫困。196412月,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杨世银光荣入伍,在新疆军区独立师服役五年,期间加人中国共产党,年年被评为“五好战士”。杨世银当兵不到半年,父亲患疾病在县医院去世,家里没人料理后事,红光大队党支部立即组织劳力连夜将他父亲抬回家,集体征用一副寿方安葬老人。葬父之恩,杨世银铭记在心。

          1969年退伍后,组织上通知杨世银到洞河粮管所报到上班,红光大队却要求他回大队工作。是回乡当农民,还是吃皇粮当干部?杨世银回想起乡亲们的葬父之恩,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回乡当农民,改变家乡的贫困落后面貌。这就是一名共产党员的选择。然而,已把他列入粮管所主任培养对象的洞河区委坚决不放人。县上几个部门直接到洞河来“抢人”,杨世银被安排到洞河派出所工作。尽管遇到一些小插曲,但红光大队的要求和他个人的愿望一直没有动摇。关键时刻,得益于在红光大队蹲点的县武装部政委贺世民,贺政委对杨世银这种不吃皇粮当农民的精神大加赞赏。在他的协调下,杨世银如愿以偿回到家乡担任红光大队副支书,并兼任大队会计。此后,在中共紫阳县委的支持下,杨世银在农村这块广阔的天地里大展宏图,带领全村群众自力更生,改造河山,红光大队成为全省“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典型,一举解决了温饱问题,并向国家交售公购粮12万斤。1973年,杨世银当选为党的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成为时代楷模和茶乡紫阳的骄傲。

党叫干啥就干啥

   杨世银出身农民家庭,始终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本色。工作中的杨世银不仅具有山区农民的憨厚豁达,而且大局观念强,思维敏捷,治学严谨,能文能武,能上能下。在他的从政理念中,领导就是人民的勤务员,共产党员从来就没有“做官当老爷”的资格。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杨世银经常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甚至在农忙季节“抢晴天、战雨天,打起灯笼火把来会战”,在担任支书时即使到区公所开会,也要扛一麻袋粮食到粮管所交公粮。他当过生产队长、大队会计、大队团支部书记、民兵连指导员、大队副支书、大队支书、县委副书记,当过陕西省贫协常委;在担任县委副书记之后,他主动到西河公社兼任书记,然后以县委副书记的身份在此蹲点,两年后兼任双河区革委会主任、双河区委书记。1981年,担任县交通局副局长、公路管理站站长。198410月,调回洞河区公所,先后担任区委副书记、区长、区委书记等职。1996年,调回紫阳县委农工部当主任科员,直至退休。工作上从不挑肥拣瘦,做到了党叫干啥就干啥。

   生活中的杨世银是个性情中人,忠厚、诚实、坦荡,憨厚中隐藏着一颗文雅、质朴的心。他能喝酒,好读书,爱作诗,善于写文章,退休后出版回忆录《巴山红叶》,主编《襄渝往事》。在党的九十华诞来临之际,杨世银欣然写下:“九十华诞普天庆,万方乐奏歌升平。歌唱马列指航向,歌唱先烈定乾坤”的诗句,紫阳茶文化研究学者栾成珠撰文盛赞杨世银的“饮者”风范。

   老党员杨世银蔼可亲,他的人生经历普通而奇特,充满戏剧性和传奇色彩。几十年从政生涯,杨世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当年紫阳县委报送杨世银当选党的十大代表的典型材料标题是《好干部能上能下,党叫干啥就干啥》,从那时起,他就把这两句话当成了一生的座右铭,时刻鞭策自己,永远跟党走。陕西省杂文协会副会长李大斌在《巴山红叶》的序言中称赞道:杨世银“是红叶,更是金子”。

清风正气映丹心

          1996年,在党组织的关怀下杨世银调回县委农工部当主任科员,虽然他在基层担任多年主要领导,但调回县城连一套商品房也买不起。他一个人的工资要养活四口之家,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加之妻子老弱多病,女儿杨国兰幼时右脚严重烧伤,基本失去劳动能力,并急需做手术。面对一连串困难,杨世银觉得压力很大,急得六神无主,憔悴而消沉。然而,党组织并没有忘记这位清正廉洁的时代楷模,时任紫阳县委书记的许恢佩得知杨世银的困难后,在繁忙的工作中专程约见了他,许书记语重心长地对杨世银说:“你是一个只为解放全人类,没有解放自己的老党员,组织上是会照顾你的”,并赠送杨世银一本笔记本,上面写着一首诗:“树色清清,心境清清,人生难得两清明——时节清明,政治清明”,对杨世银的清廉之风和历史功绩予以充分肯定。时隔不久,杨世银的住房问题妥善解决,天穿漏雨的公租房修缮妥当,重新安装了自来水,女儿杨国兰的手术在副省长王寿森的关怀下迅速落实到位。十几年来,党组织对杨世银这位贫困党员家庭关照有加,县委领导多次上门看望、慰问。他在《当代陕西》发表了《党的恩情暖我心》的文章,铭记着党组织对他关怀照顾的点滴之恩。

          20217月,杨世银在病重期间,对他的丧事简办立下了不收礼、不送花圈、不设灵堂、不立碑、不穿寿衣、不放食物、不演殓、不祭七的“八不准”的遗嘱,自编一副挽联:“清风雅静入土为安,淡泊明志游世界极乐”。他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了一位共产党员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作者:向连才 原紫阳县科协主席、现紫阳县老体协常务副主席)


习练太极拳之感悟

习练太极拳之感悟

我是一名退休教师,退休后便加入了太极拳健身队伍。从开始跟着别人比划太极动作起,至今已有十几年的历史了,从自己天天打拳到给别人指点,我丝毫没有马虎过,在做太极拳的每一招每一式的动作时,我都在仔细地品味每个动作的真正含义。十多年习练,让我走出来小病不断的阴影,亚健康的身体得到了根本性的好转。尽管自己正逐步走向高龄,但身体在同龄人中我是最好的,同事们戏称我是年轻人。我想这是太极拳习练的结果,细想起来,我确有些点滴收获:

压不住的劲草

压不住的劲草

在那僻野的荒坡下,有一棵刚露萌芽的小草,迎着灿烂的阳光,正梦想着伸枝展叶,开出美丽的花朵,谁料山坡上一股乱石滚下来,把它埋盖了半米多深。要说,不算深,可它是小草啊!看来是永不会见天日了。然而,小草却偏不屈服。它从四处寻找石缝。左探头,右探头,往上窜,往下窜,见隙就钻。它终于钻出了乱石,又见到了美丽的春天。回头一看,自己的身体真是七曲八折九道弯。叹了口气说:“值得!只要坚强,就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它终于开出了一朵美丽的鲜花,绽放在艳丽的夕阳下。

桃花盛开在金坪

桃花盛开在金坪

金坪的桃花开了,不是一株两株,而是数以万计,几匹山梁的桃树红了个透。桃花开在金坪窑厂,它位于紫阳县双安镇白马石村。这地方虽不打眼,却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曾经是南北朝时期宁都府所在地;白马石遗址是研究新石器时代人类在汉江上游生产劳动、繁衍生息的重要史料;这里的陶器制作传承久远,是硒陶文化的发源地。传说汉刘邦路过此地,吃过用陶盆蒸制的“蒸盆子”,连声称赞好,成为至今保留的一道陕西“非遗”名菜“紫阳蒸盆子”;特别是这里的土壤富含人体必需的硒,是全国第二大富硒区的核心区;而且交通非常便捷,“541”国道、汉江水道与镇村公路紧密相连,陆路、水路双管齐下;想旅游,上有与武当山齐名的小武当——擂鼓台,下有焕古古镇。尤其是这几年,金坪窑厂的桃花和黄桃也在县内外晓有名气了。